2025年02月22日

探索| 神学教育是文化人的专属?这所城市教会是怎么做中老年人神学教育的?

作者: 李世光 | 来源:基督时报 | 2025年02月21日 14:17 |
播放

神学教育对于整个基督教信仰来说都非常重要。曾经的中国教会非常缺乏受到过正规神学教育的传道人,在那个时代,别说什么正规的神学教育了,能够读书看报可以说就已经有了做传道人的资格。感谢上帝对中国教会的保守,过去二十年左右的时间,神学教育在中国教会牧者、传道人群体当中大规模普及。现在想要成为一名传道人,除了文化和基础知识之外,神学装备也是必须的。

只是,难道神学只是牧者、传道人群体的专利吗?普通基督徒也需要学神学吗?或者说,怎么让普通基督徒“走近”甚至“走进”神学教育?我们今天就来看看韩弟兄所服事的这所华中教会中老年人神学教育的真实案例,看看他们是怎么做普通基督徒的神学教育的。

普通基督徒也需要神学

韩弟兄高中还没有上完就辍学了。高中辍学以后,韩弟兄进了“学道班”。学道班可以看成简略版的神学院,在学道班里韩弟兄学习了一些基础的神学课程。一年以后,韩弟兄从学道班毕业了,也就此就开始了他的全职服事之路,成为了一名传道人。服事了一年之后,深感自己神学装备不足的韩弟兄决定去读神学院,接受正规的神学教育。

如此一路经历了许多波澜的韩弟兄对于神学教育有着他自己独特而深刻的理解。他认为,中国教会未来的发展一定是需要神学体系架构的。这个神学体系架构不是指的牧者和传道人,而是普通信徒,即普通信徒也需要建立自己的神学体系架构。尤其是在异端无孔不入的今天,对于普通信徒的神学教育提出了极其迫切的要求。如果不大力推进普通信徒的神学教育的话,异端对中国教会所造成的破坏只会越来越严重。可是现实情况是绝大多数教会对信徒的牧养都是碎片化的,这周一两场讲道,下周还是一两场讲道,非常碎片化,不够系统、体系。而且,据他的观察,绝大多数教会的主日礼拜出于照顾大众的考虑,很少会在讲道信息中加上神学方面的内容。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普通信徒的神学教育就成为了“真空地带”。其实,有挺多牧者、传道人也知道信徒也需要神学教育,但是事实是基本上没有人去做。

普通基督徒的神学教育怎么做?

韩弟兄之所以做中老年人群体的神学教育,其实是有苦衷的。原来,韩弟兄原本只是面向年轻又有文化的一些信徒教授神学知识。“这些年轻人他们具有非常强的探索精神。说圣经里面有好多东西他们搞不懂,但是很想搞懂。比如说三位一体,比如说圣经当中一些比较复杂的东西,肉体、律法、恩典等等,这些东西他们很感兴趣;他们也很想了解教会历史、宗教改革什么的。”一段时间学习下来,参加课程的人都表示自己有很多收获。可能是看到他们收获很多,这个时候有人跳出来不干了。原来,韩弟兄的教会有几名年龄比较大的姊妹,她们都是外地人,来到这个城市是为了给他们已经结婚成家的子女看孩子。虽然忙碌,但是她们的信仰一直很积极,只要有时间她们就会过来教会聚会。她们表示,不能只给那些年轻人学习的机会,她们也想学习。“本来其实今年我在给一些年轻人讲系统神学的课程,但是看到那几名老姊妹那么积极,也不能不考虑她们。”是的,想要追求上进这有什么错呢?韩弟兄决定考虑那几名老姊妹的提议,但是问题是怎么考虑?怎么才能够让既没有多少文化又没有接受过任何神学教育的人听懂系统神学?“第一次跟他们讲的时候她们根本听不懂,但是与此同时年轻人却可以很好的听懂。考虑到这几位阿姨她们的接受能力比较差,没办法,只能调整课程的方式方法。不能单讲系统神学这个东西,单讲这个东西,老年人接受不了。”

韩弟兄开始不断思考和尝试,最终韩弟兄决定用查经的方法,只不过同时穿插一些神学性的东西,然后解经,然后再运用到现实的日常生活当中。比如说讲创世纪第七日安息日的时候,韩弟兄就可以给他们分享什么是安息日、什么是圣日,然后犹太人现在守的安息日是哪一天,基督徒今天为什么守的是礼拜天等等,会给他们带入这些东西。“从开始到现在其实一直在慢慢摸索尝试,系统神学这门课本身就是比较理论性、学术性的,一般启示、特殊启示、自然神学等等,但是老年人听不懂,年轻人却能够听的津津有味。然后后来我就开始用查经的方法,刚开始的时候我就从创世纪开始往后讲,在一章当中我会找出这章经文的中心思想,这一章经文里面的神学观等内容。比如说这章里面讲到了三位一体,那我就会给她们讲三位一体究竟是什么?跟他们去讲,三位一体是怎么回事,对三个位格加以解释。比如说创世纪第一章讲了七日的创造,我也会给她们带入一些神学性的思考。比如说上帝没有创造世界以先整个世界是混乱无序的,创造之后变得秩序井然。通过这样的方式去讲的时候,有时候也会给她们带来一些启发。然后也会在讲的过程中问她们一些问题,比如上帝在创造世界万物的时候,从第一日到第七日,那么第一日到第七日每一天真的是24小时吗?我就会给她们一些挑战,让她们自己去思考。上帝为什么会这样去创造?为什么在每一次创造之后都说是‘好的’?为什么在创造人类的时候要把上帝的形象带给我们?神学最重要的就是神学反思,引起人们的思考和讨论。很多神学讨论它并不一定需要得出一个结果,这个讨论的过程很重要,整个思考过程也是能够给人一些开启。”

为了取得更好的效果,尤其是考虑到学习的一些人是老年人群体,韩弟兄花在备课尤其是预备课件的功夫特别多。“直到现在我也还是在探索的过程当中。我要去预备一堂课,需要花时间预备PPT,需要花时间考虑课程中到底要讲什么内容。给普通信徒上神学课和在神学院里面老师给神学生上课完全不一样。在神学院里面老师给神学生上课,绝大多数情况下该怎么讲就怎么讲就可以了,不太需要考虑学生的情况。但是给普通信徒上神学课要考虑的东西可就太多了,尤其是要考虑到上课对象他们的很多情况,然后怎么讲他们才能够更好地理解。首先是要让他们能够听明白,至于学习到多少神学知识这个反而是比较次要的目标,给普通基督徒上神学课不能急于一时,需要日积月累。”

事实确实如韩弟兄所言。他需要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在教材准备上。不同于神学院里面给神学生上课有现成的教材,直接拿来用就可以,给普通基督徒上神学课是没有现成的已经准备好的教材的。既然没有,韩弟兄只好自己制作,在神学院所使用的教材的基础上消化吸收、融会贯通,把一些重要的知识点一个一个地提取出来,随后再融入到查经内容当中。对于中国教会来说,这是一个非常新鲜或者说陌生的领域。但是韩弟兄认为,即便需要耗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但是当他看到很多人积极上课并且有很多收获的时候,他就认定了——这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结语

在基督教历史上,造纸术和印刷术大规模应用之前,圣经曾经是教会神职人员的专属,普通基督徒几乎不可能接触到圣经。然而随着造纸术和印刷术的普及,从古腾堡圣经开始,尤其是经历宗教改革以后,圣经开始进入到千家万户,普通基督徒甚至非基督徒都能够读到圣经。

如今中国教会对于神学早就已经不再感到陌生。但是不容否认的是,总体上说一直到现在神学还是一个让人感觉有些“高高在上”的事物。之所以让人有这样的感受,是和神学教育几乎是教牧同工群体的“专利”“特权”有很大关系的。就如同基督教历史上圣经下放一样,神学教育也需要下放,进入到更加广大的基督徒群体中间。虽然带着“神”字,但是神学教育必须要放下身段、走下神坛。神学教育怎么才能很好的普及化、大众化,可能是未来中国教会一项重大的课题。

图片来源:sammisreachers via pixabay.com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